close

01.鰻魚完全養殖

 

<研究成果摘要>
日本水產綜合研究中心成功利用從人工孵化的鰻魚身上採集的卵和精子進行人工授精首次成功培育出了第二代鰻苗,率先全世界實現鰻魚「完全養殖」。所謂的「完全養殖」,就是讓鰻魚在人工養殖環境下,從產卵到成魚的過程,都在養殖場內進行。在此之前的鰻魚養殖,都是到公海捕撈稚魚後再將捕獲的天然鰻苗養殖至成魚,但在過去30多年中,由於環境變化等的影響,鰻苗捕獲量已經下降了9成,不但鰻魚養殖業難以為繼,資源保護也成了當務之急。
日本從1960年左右開始從事鰻魚的完全養殖試驗,在這50年的研究過程中,陸續碰到鰻魚生育環境不明、稚魚撫育困難等問題,水產綜合研究中心遂從孵化後稚魚飼料的開發、水溫調整、細菌感染防治等多方面尋求解決之道。同時成本更成了問題所在,一般鰻魚在迴游過程中會轉成雌性,但可能是受到環境壓力的影響,研究中心養殖池內所飼養的稚魚幾乎全是雄性,必須透過添加荷爾蒙劑的方式,才可能產生雌魚。荷爾蒙處理也因此成了完全養殖過程的必要步驟。雖然荷爾蒙取自人體及鮭魚,在食品安全上不會構成問題,但成本極為驚人。
水產綜合研究中心表示此項成果為鰻苗的穩定供給和資源保護帶來了一線生機。今後將以(1)研發安定且可大量供應優質魚卵的生產技術、(2)利用大型實驗水槽,研發量產鰻魚的飼育方式等兩方向為目標,建構更高度化的養殖生產技術。

02.發現提升稻米收穫量之基因

 

<研究成果摘要>
可使稻米收穫量獲得大幅提升的基因由蘆苅基行教授所率領的名古屋大學生物機能開發利用中心團隊成功辨識並完成該基因機能解析。透過數量性狀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解析,發現稻米所具有的12條染色體中,於第8條染色體上具有控制一次枝梗數之基因(研究團隊命名為WFP; Wealthy Farmer’s Pancle)。經實驗發現,將WFP導入日本晴水稻後,日本晴的一次枝梗數由平均11.6增加至21.4、每株日本晴水稻的著粒數由平均2232粒增加至3142粒(約增加41%)。
研究團隊亦成功辨識稻米所具有第一條染色體上具有可提升著粒數之基因(Gn1),將WFP與Gn1同時導入日本晴後發現,日本晴的一次枝梗數增加至23.8、每株日本晴的著粒數增加至3396粒(約增加51%)。
目前全世界約有10億人口面臨營養失衡,且在糧食危機日趨嚴重的大環境下,本研究發現有助於糧食問題之解決。本研究雖以稻米為對象,但對於同屬榖類的小麥與玉米,應亦具有產量提升效果。

03.開發使用米粉(Rice flour)製作麵包之技術

<研究成果摘要>

 獨立行政法人 食品總合研究所成功開發米粉100%麵包(未使用麵筋)之製作技術。穀胱甘肽(Glutathione,又稱麩氨基硫,英文簡寫GSH)是一種廣為存在於生物體內的活性多肽(作為動物細胞中的抗氧化劑,存在於充滿水的細胞內部,可以保護DNA免於氧化),於米粉麵包發酵前的生麵糰(dough)狀態下添加穀胱甘肽,可使米澱粉更為容易糊化、膨潤,使麵包的體積膨脹約2.4倍(添加GSH 0.75g的情況下)。

 目前為止開發成功的米粉麵包皆會於製作過中添加麵筋(gluten),使得患有小麥過敏的消費者無法食用。由於本技術不需添加麵筋及食鹽,可提供小麥過敏的消費者食用,作為減鹽食品的後續開發及應用性亦值得期待。本技術為全新的米粉利用技術,有助於提升國內食料自給率及米粉市場需求之擴大。

本文由陳浩誼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oc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