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政府為積極推廣有機農業,鼓勵有機農產品多樣化發展,特於本(100)年9月27日(星期二)下午2時至4時30分,於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推廣大樓2樓(宜蘭縣三星鄉大義村上將路三段81巷6號)舉辦國際交流座談會,邀請日本有機蘋果達人木村秋則先生來台分享有機蘋果栽種經驗,並與國內研究機構及在地業者交流分享,以推廣果樹有機栽培技術及有機農業理念,促進縣內有機產業多樣發展。
日本富士蘋果果肉緊密、微酸清甜受到全球消費者的喜愛。但也因蘋果極易受到病蟲危害,故蘋果被稱為是完全依靠農藥栽培的作物。過去蘋果有機栽培被認為是件「絕對不可能」的事,直到日本青森縣的果農木村秋則先生在歷經十年的嘗試後,才栽培出有機蘋果,讓「無法不靠農藥和肥料」的蘋果栽培史畫上休止符。
他的故事,引爆全日本人熱烈迴響,
黑道大哥感動落淚,想與他把酒言歡;
一心求死的青年,找回失落的勇氣;
法國主廚感慨:「這顆蘋果,匯聚了生產者的靈魂啊!」
廣大日本消費者:「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蘋果,哪怕只有一次都好!」不用農藥、不施肥、香甜可口、不會爛!
木村阿公花30年種出的「奇蹟蘋果」,證明了人跟大自然超乎想像的生命力!
在他開朗笑容的背後,就是懷抱著愛的「傻瓜精神」。
「可能是因為我太笨了,蘋果樹也受不了我,只好結出蘋果了。哈哈哈。」
自然農法在聯合國被稱為A. K. method,使用自然農法種植蘋果,在過去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
木村先生以稻米作了腐敗試驗,發現放置了兩周後,慣行農法所種植出的米幾乎全數變黑腐爛,而自然農法所栽培出的米卻完好如初。
根據日本大學的研究,栽植所施用的肥料只有10-15%能為作物所吸收,雜草吸收了10-15%,土壤吸收了20-30%,其餘的40-50%則揮發至空氣中,進而造成了地球的暖化。美國大氣觀測局也曾發表過,農業耕作所噴灑的肥料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木村先生在種植番茄時,以種植大豆的方式來取代施用氮肥,自然栽培所生長的番茄植株高度不但可以生長至10公尺,番茄果實的生長更是呈現左右對稱且規則發育,木村先生認為施用肥料反而會打亂了植物應該有的生長方式。
木村先生發現,自然農法栽培出的水稻根部生長良好,較慣行農法種植出的水稻根更為粗壯,因此他認為,施用肥料反而會使水稻失去成長的動力。
影響作物生長的因素非常多,土壤的溫度、營養狀況皆會影響作物生長。需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堆肥一定要完熟後才能使用,使用未完熟堆肥會使作物硝酸氮含量過高而造成反效果。
Q1:木村先生花了11年才成功將自己的田地轉為自然農法,是否有更快的捷徑?
Ans:花了多少時間破壞,相對也必須花一樣的時間讓土地恢復;要讓施用至土壤裡的肥料消退,正常需要約2~3年的時間。花了11年的時間,是因為最後才找到答案,一般2~3年的時間,即可使產量慢慢提高。以稻田來說,在開始插秧那一刻,就決定了半年到一年的產量會是多少,因此插秧前土壤管理及環境對水稻生長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大部分日本稻農認為肥料施用量會與作物產量成正比,但如投影片中之照片所示,無使用肥料與除草劑的水稻,依然生長良好,甚至優於施用肥料之水稻,證明自然農法是可行的,同時,也建議大家用手工或器具來代替除草,切勿再使用除草劑。
Q2:木村先生在種植蘋果的過程中,雜草是如何處理的?
Ans:土壤跟人不同,天氣炙熱時無法躲到陰涼處乘涼,經測量土壤在無草狀態下,溫度高達34℃,而有草保護的狀態下卻可讓土溫下降至27℃,相差甚多。因此建議果園的草採放任管制,透過雜草保護土地,讓土壤重生活力。
Q3:木村先生採用何種方式防治黑心病?
Ans:在植株尚未染病前,即使用手動全株噴灑醋(稀釋800倍)的方式提升植株免疫力。建議勿使用噴霧車處理果樹,因土壤遭機械輾過會使土壤硬化,反而對果樹造成傷害。
Q4:是否有何種方式或添加何種物質可縮短自然栽培之時間?
Ans:無任何方式可縮短自然栽培之時間。若土壤狀態已無法提供作物生長,建議可在作物旁種植一排大豆,大豆旁再種植一排小麥。小麥根的生長可達80~100cm,因此可穿透並打碎硬盤層,吸收不良物質,但也因吸收能力太強,需種植大豆與作物做間隔,大豆可固定空氣中的氮,提供作物養份,如此一來,2~3年應可收成正常生長之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