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所知的非洲和中南美洲是從課本中得知
長大所知的非洲和中南美洲是從新聞中得知
這次了解的非洲和中南美洲是從學員的身上得知
他們是一群為台灣外交打拚的「駐外技術團」*
年紀從25歲到60多歲,都有同一個特性"熱情”、”真誠"
在與他們的接觸中,看到大家真誠的個性
不掩飾的大笑、不掩飾的直話直說
忙碌的城市裡面似乎很久沒有這樣的感覺了
課程間的分組活動
這次回來受訓的學員都是駐外的菁英人員,為什麼說是菁英呢?因為駐外技術團的人員都是由國家挑選具有專業知識且能力備受肯定的人員代表國家出去的,個個都是在農業、漁業、醫療…等產業中的佼佼者。
此次的訓練由於受訓人員分別從非洲、中南美洲、南太平洋…等地區回來,正需要調整時差,但在課程的參與以及分組報告的製作,每個人仍是極度的配合且認真的參與;課後的問答時間,學員們踴躍發問討論,也使授課講師印象深刻,同時從回來受訓的駐外技術團學員的身上,講師也能得知一些不同於台灣的案例,彼此互相學習成長。最讓我佩服他們的是在課程最後的分組報告,為了這份報告大家多天熬夜奮戰,每天課程結束總會見到大家聚集在宿舍的會議室裡,分組熱烈地討論,會議室真是變得愈深夜愈熱鬧了。
課程期間學員自動自發的擔任值日生,分工合作協助課程進行、提醒同學上課誤遲到並維持上課秩序…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課程的下午時段,總會有一個運動時間,由值日生帶領大家一塊兒動一動舒張筋骨,不但提升了學員在課程中的參與感,更讓大家能更快認識彼此。另外,更讓我難忘的一件事,是訓練期間剛好是我的生日,他們意外得知,便在生日當天準備了小禮物,在上課中突然關燈,一群大男生唱著生日快樂歌,低沉的歌聲中,擁有無限的祝福,這個意外的驚喜,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分組討論
每天下午的健康操時間
駐外技術團裡面難得的女生技師
農產品佈置,幾個大男生將芭樂做為主題的創意設計
*「駐外技術團」自民國48年在越南首派農業技術團提供友好國家,農業技術合作至今已邁入第50個年頭,目前在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歐洲、亞太及亞西等地區皆派駐技術團,協助我友好國家創造財富、也幫助當地民眾能夠達到自給自足,駐外技術團實踐「國際合作」、「人道援助」與「永續發展」的最佳模範,也是我國積極回饋國際社會的作為,開拓出有別於傳統的外交模式。
by農業創新組 黃俊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