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北市位於台灣北部,環繞臺北市四周及基隆區三面,三者共同形成臺北都會區,屬於共同生活圈,並影響到臨近的桃園縣及宜蘭縣。新北市土地總面積約20.5萬公頃,約佔臺灣總面積的6%。海岸線全長達120公里。境內地形豐富多變,有山地、丘陵、平原及盆地。除北海岸多獨立入海之小型河川,及市境東南端一小部分屬於蘭陽溪流域外,其餘地區均屬於淡水河流域,主要支流有基隆河、新店溪、景美溪、北勢溪、南勢溪、塭子溪、三峽溪、大漢溪等,大小支流錯綜交織,構成優美怡人之地理環境。
目前新北市轄下共29個區,分別為板橋區、三重區、中和區、永和區、新莊區、新店區、土城區、蘆洲區、樹林區、汐止區、鶯歌區、三峽區、淡水區、瑞芳區、五股區、泰山區、林口區、深坑區、石碇區、坪林區、三芝區、石門區、八里區、平溪區、雙溪區、貢寮區、金山區、萬里區及烏來區。

由於地緣的優勢,新北市是一個僅次於台北市的工商城,民間投資的公司行號多達24萬多家、工廠2萬多家,總資本額超過新台幣1.6兆元,每年科技產業產值超過新台幣4兆元。主力產業為科技業、知識產業、服務業及觀光業,廣大的就業市場,吸納了來自全國的就業人口,市內有70%的人口來自各縣市的移民。因此,新北市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人口超過390萬,其中超過80%的新北市居民居住在10個市轄區當中,其面積大約占新北市的六分之一。

新北市是一個富有文化創意產業的城市,包括鶯歌陶瓷產業、淡水琉璃產業、新莊大鼓、三峽藍染、瑞芳貴金屬加工、平溪天燈…等等。同時,新北市也是一個觀光資源豐富的城市,包括120公里的海岸線自然風光與沙灘,其中以野柳自然公園的海蝕地型最為著名,金山、萬里的溫泉也受到大台北民眾的喜愛,同時聞名國際的貢寮海洋音樂祭也在此舉辦;瑞芳地區的九份、金瓜石為東亞第一大金礦的遺跡,除了有600公里的坑道,還有許多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歷史資產,每年吸引無數國內與國際觀光客的到訪;平溪地區放天燈活動歷史悠久,是新北市唯一合法可以施放天燈的地區,也是台灣煤礦開採遺跡最豐富的地區。而淡水地區則因地理位置優越,400年來分別歷經西班牙、荷蘭、明鄭、清朝及日本統治,同時英國亦在這裡長期設立領事館進行通商,在這裡留有許多歷史遺跡,同時這裡也是台灣第二大河流淡水河的出海口,風景秀麗。此外,坪林、石碇地區的文山包種茶,曾經大量外銷到歐洲,是台灣風味獨特的茶種。

近年來,新北市政府有鑑於農業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一方面積極落實自然生態保育工作,推廣封溪護漁以及防治外來物種入侵,加強動植物防疫檢驗,另一方面促進土地合理利用,保育水土資源避免土石流失;在產業上配合在地文化,推廣休閒農業,提供縣民良好遊憩空間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經濟。除落實「幸福、美麗、大台北」一貫的施政主軸外,並把握各行政區優勢,發展各行政區特產,朝向精緻農業、休閒與觀光發展的農業現代化,並希望能實現提高農漁家所得、打造富麗新農漁村及發展永續農業(有機、無毒、健康、休閒)之三大願景,讓農漁民生活安定、生活品質提升及提供消費者食用安全農漁產品。

因地理條件關係,新北市的農業發展各有不同特色,北海岸因迎海風,能種出鬆軟鮮甜的地瓜及甜脆的筊白筍、高接梨;東北角雙溪區培育出世界一級品種的山藥;文山區地勢高霧氣濃,有遠近馳名的文山包種茶;觀音山區盛產文旦柚及綠竹筍,以及山鶯地區茶葉、桶柑、綠竹筍等,品質優良廣受好評,更獲得多項優等評鑑及冠軍數座等佳績。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99年底新北市耕地面積約3.1萬公頃,佔全縣面積的15.15%。而99年實際栽種面積約1.15萬公頃(表1),其中以蔬菜為主要栽培種類,種植面積約6386.99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之20.54%;其次為特用作物1980.12公頃(6.37%)、果品類1865.65公頃(6%)、雜糧、水稻、花卉等。
蔬菜類生產以竹筍、不結球白菜、萵苣、蕹菜、茭白筍、芥藍、蔥、甘藍、芋、蘿蔔為主;特用作物生產以茶及油茶為主;果品類生產以檳榔、文旦柚、桶柑、番石榴為主要;雜糧類以甘薯與食用玉米為主;特用作物以山藥為主。

新北市有機栽培面積變化,如圖5,民國93年為25.39公頃,在93年後出現停滯甚至減少,98~100年才又見面積的成長。截至100年10月底有機面積增長至74.3公頃,僅占市內耕地面積的0.2%;台灣有機農業面積的1.6%。由此可知,新北市有機農業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根據有機農場整合資訊系統統計顯示,新北市內有機栽培作物以茶為大宗共53.74公頃,占新北市有機農業面積的72%,其次為蔬菜19.63公頃(26%)與果樹0.51公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ocpc 的頭像
biocpc

Agribusiness Service  農業資訊交流平台

bioc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