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市場」指地區所生產的新鮮、安心、環保型農產品,在當地供應消費的「地產地消運動」(自產自銷運動)。「地產地消」係指地區所生產的農產品,於該地區消費之意。地區之範圍依產品性質或廣義及狹義解釋,可為生產地區,或該生產鄉鎮、縣市,或大至以全國為範圍等。「地產地消」運動係為因應消費者重視食品的安全、品質,及進口農產品逐漸增加,國內農產品價格低迷等問題,打破原本以生產者為中心的農產品產銷模式,透過意識改革,改變為重視「飲食」、「健康」及「生活」,將農產品直接銷售給以當地居民為中心的消費者,開拓多元行銷管道的行銷模式。

 

農民市場 在台灣出現契機

台灣大多數為小面積栽植的小農經濟,近年來加入WTO,入會規定須開放市場及減少保護本地農業政策,導致農產價格跌落,農產以批發方式難以競爭。此外,農村的年青人口流失,農村老化、農業經營出現斷層,皆是台灣農業競爭力下降的原因,而早期政府推行的產銷班,因為農民加入意願低,以至於無法形成規模。於是「地產地銷」的農民市場開始興起,現在台灣大多數的農會都有類似性質的市集。以新竹縣為例,竹北農民市場早期即有農民市場的雛形,後來經當地農會規劃、新竹縣政府整合,形成現在的「新農民市場」。在經營上,政府提供場地與攤位,希望能增加農民的銷售管道,也減少農民成本負擔;而「248農民市集」則是民間發起的農民市場,以無毒、有機的綠色農業為主要理念。

 

Famers’ Market 源自美國

農民市場(Farmers Market)最早起源於美國洛杉磯,由於受到1934年的經濟大蕭條衝擊,一群農夫在洛杉磯擺起了農民市場的攤位,將自己農莊的新鮮蔬果集中於此,少了幾經轉手的運送費用,農民可以自己訂價、以低價直接售給鄰近民眾,於是地產地銷、農民自己販賣自己的農產品成為農民市場的核心觀念。後來全球各國都有出現類似的市集,以現在的日本為例,日本全國約有二千多處以上的農村舉辦農民市場,且超過三分之一的蔬果輸出都是在農民市場,儼然成為國內一個重要的蔬果中心。

 未命名.jpg

地產地銷 政府政策輔助

除了地產地銷的觀念之外,農民市場另一個特性是,農民能直接跟消費者面對面交流。透過直接接觸,農民與消費者更能建立對彼此的信賴。此外,因為農民要直接面對消費者,也因為農民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在農民顧及個人信譽下,食品安全都會經過農民自身把關。農民市場也重視農產品新鮮度,農民當天賣剩的農產品會自行處理。農委會企劃處魏碧珠表示,農委會在農產品上務求新鮮以及安全,讓消費者能安心食用。打著安全、新鮮的旗號,農民市場以這些特點在傳統農業找到新的出路。

然而地產地消的小農經濟型態,卻也顯示台灣農村面臨的問題,魏碧珠表示,目前農委會著手輔助的竹北新農民市場,是台灣農業面臨困境下,要轉型精緻農業的目標之一。但由於台灣現在農民市場仍未如日本發達,且與日本農協(Jap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的實施目的不同<註一>,目前政府處於測試階段,新政策仍在研擬。不過政府以輔助農民市場的方式為施政目標,讓農民市場規模擴大,同時政府也協助尋找供貨的貨源、強調貨物的新鮮,讓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上能安心。

<註一>JA日本農業合作社,為日本協助農業經濟發展部門,又稱為農協。農協在日本推行農民市場政策,是為了振興日本鄉鎮、活化鄉村;與台灣為農民尋找通路的目的不同。

 

參考資料來源:中正E

                           The original Farmers’Markethttp://www.farmersmarketla.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oc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