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次兩天的寰宇生產力論壇透過兩岸名家以宏觀發展、產業趨勢、創新策略及經營模式的分享,多面向的探討兩岸以至全球經濟發展趨向及藍圖,為兩岸未來經濟發展與競合策略帶來多面向與全方位的思考。

 

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與趨勢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主任劉勇認為在金融海嘯的襲擊下,仰賴60%出口經濟的中國大陸雖造成部分的影響,但中國大陸目前依然具發展潛力之三大經濟圈為環渤海灣天津濱海新區、以浦東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及深圳珠三角地區。

在中國大陸改革的30年間,亦可看出其經濟發展以區域地理型態呈現 「東高西低」的趨勢,劉勇亦評論雖然現今中西部的發展腳步逐漸加快,卻也難以抵擋東西區域發展差異拉大的不平衡現象。

劉勇亦指出中國區域經濟的 「三起三落」,三起為廣東地區外向性服務、江浙地區多鎮企業(中小企業)、山西煤炭能源基地;三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大中部傳統產業及上海龍頭地位。從數據顯示廣東近幾年來GDP已超過人民幣3萬元,超越台灣、香港甚至超越上海成為全國第一。現階段中國大陸仍持續推動城市化盼透過構建區域城鎮體系、區域政策體系以完整區域經濟體系。

 

金融危機下中國應對策略與經濟新模式

大陸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所所長楊宜勇認為大陸官方從去年5月感受到金融海嘯可能衝擊,將過去宏觀調控政策,從雙防(防市場過熱、防通膨),改為積極的財政政策。

總理溫家寶去年10月也在第一時間,投入人民幣4兆元,提振中國經濟。現在來看,今年6月起,中國經濟已經有止跌回升的跡象。現在中國經濟基本上是「樂觀其成」,楊宜勇預估,第三季起碼會有短暫回升,至於能維持多久及回升幅度,還待進一步觀察。   

以中國而言,此波金融海嘯的衝擊,將延續至2020年,「大家要有深刻且長期準備」。這波金融海嘯帶給中國的啟示,就是金融創新與監管制度必須結合,越是先進的制度,越需要監管。楊宜勇亦評論中國在進行提升經濟景氣同時,亦須同步進行產業轉型,從過去過度重視製造業,改為重視品牌及銷售,並發展服務業,若只能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將沒有出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oc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