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歲入秋收冬藏的時節,辛勤的農民理應可品嚐收穫喜悅的時候,然而事實卻不然。近來我走訪基層、深入農村、面對農民,看不到農民歡欣的一面,感受到的卻是農民許多的不安、恐懼和種種的抱怨,原來在部分農民的心裡一直存在著對於兩岸洽簽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的種種疑慮,我心中著實不忍,更不解。政府勢必要展現更強有力的保證,絕對繼續堅持管制830項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立場堅定,說到做到。

  近來農村充斥著兩岸簽署ECFA後,大陸的農產品勢將以低價傾銷台灣,台灣的農業都將死蹺翹。這樣的謠言,曾在今年四、五月間在雲林發生負面的結果,當時就因盛傳政府即將開放陸蒜進口,使得產地蒜價從每公斤41元急崩至36元,蒜農叫苦連天。事後證實大陸蒜並沒有開放,但蒜農卻已損失慘重,中間商卻獲益許多。這就是典型的「狼來了」謠言,政治人物得到了好處,農民卻受到傷害。

  去年總統大選前夕,反對黨派就宣傳馬英九當選後,一定會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事實上大量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的是民進黨政府。在民國89年以前,國民黨執政50年期間只有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479項,民進黨執政才8年就大幅增加開放了936項。馬總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一再宣示,當選後絕對不會開放830 項管制中的大陸農產品進口,如今馬政府就任一年半以來,不曾增加開放任何一項大陸農產品輸台,這就是重承諾的表現,現在如此,未來也一定做到。所以究竟是誰真正關心台灣農業、照顧台灣農民,數字已證明一切。

  過去我長時間參與國際農業議題的談判,深知對外貿易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近年由於WTO杜哈回合談判進度緩慢,各會員國間遂紛紛改採簽署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方式,進行必要的區域經濟整合。依據WTO統計,截至2009年10月止,國際間已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已達266個,並以每年11~24 個協定的簽署速度快速成長,看得出簽署FTA已經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尤其和我們切身相關,影響最巨的的東協自由貿易區 (ASEAN Free Trade Area,AFTA),在2002年起即已正式啟動,近年東協更陸續與中國大陸(2005年)、韓國(2007年)、日本(2008年)、紐澳(2009 年)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且陸續生效,眼見整體亞洲地區的經濟整合已經慢慢成型,是以台灣絕不能自外於國際經濟發展的大趨勢。為解決台灣經貿被邊緣化的危機,政府大力推動與大陸簽署ECFA,建立兩岸必要的經貿合作架構,是足以降低東協與其他國家經濟整合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兩岸洽簽ECFA可以改善兩岸經貿的關係,但政府堅持不談有關農產品開放或關稅降低的議題,在農業方面只談有關智慧財產權及商標權等議題。我們將爭取大陸在農業智慧財產權、動植物檢疫檢驗等方面對雙方有利的安排,進而確保我國研發成果、便利台灣農產品輸銷大陸市場,為台灣的農業創新局、為台灣農民找生計。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陳主任委員武雄

資料來源:農委會首頁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06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ocpc 的頭像
    biocpc

    Agribusiness Service  農業資訊交流平台

    bioc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