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南縣龍崎鄉農會

三年多前,在農會同仁不看好也不支持的情況下,余秀聯參加龍崎鄉農會總幹事的競選,並順利當選。當時的龍崎鄉農會,財務虧損近四十萬元,加上龍崎鄉人口外流情況嚴重,號稱四千多人的人口數,實際居住者約只兩千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人佔半數以上,意謂著農會除了要費盡思量,積極發展地方農產業外,還須花更多心力在老農民照護的工作上。

而龍崎鄉總面積六十四平方公里,山多丘陵多,土質多為貧瘠的泥岩與黃砂土,耕地面積僅九百三十七公頃,農產不豐,只有綠竹筍、麻竹筍及鳳梨還可以稱做是大宗,其他高達四千六百九十公頃的面積皆為林地。曾經,這裡因為竹林遍山野,竹編業及林業成為龍崎鄉的主要經濟產業,然曾幾何時,隨著塑膠製品大舉充斥市場,滿山滿野不知何去何從的竹林,遂成為龍崎鄉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農業遺產。

在農會工作三十多年、外表嬌弱的余秀聯,要如何帶領龍崎鄉農會在困境中求生存,創造浴火鳳凰的新人生?一言以蔽之,余秀聯經營農會的主要方向,就是設法為農會找財源、讓農民有收入,「我希望能以農會的力量,讓農民有能力在龍崎鄉生活下去,否則,說什麼服務農民的願景,一切都是枉然。」

961201整合計畫-社區綠美化.JPG 

要讓農民有收入

余秀聯認為,農民是農會的根基所在,有農民才有農會,當農民日漸老化,必須吸引年輕人回來故鄉繼承上一代的家業,這樣,龍崎鄉的農業才能傳承下去。而要傳承龍崎鄉的農業,前提必須讓農民有收入。

「我算是農會的資深員工,幾乎每個單位都做過,對農會有一股濃郁的感情,平常也曾想過:『如果有一天我擔任總幹事,我會怎麼做?』為了擴散這股熱忱,當有機會擔負重任,施展自己的抱負時,我毅然決然地挺身出來。」余秀聯回憶當年那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識與決心。

於是,她一上任就積極爭取農委會「發展經濟事業計畫」的補助款,在牛埔農塘附近規劃一處類似攤販集中展售區,將原本隨意設攤銷售農特產品的農民集中起來,農會每年再從展售區收取約二十萬元的租金收益。此外,她更進一步爭取經費,將原本只能容納三桌的舊式倉庫,擴建成可以容納一百八十多名遊客同時使用的大田媽媽餐廳。根據農會統計,餐廳每個月的營業額可達一萬元,平均一年也可以有二十萬元的盈餘。事實上,佔供銷部收入來源最大宗的,其實是農會經台南區農改場輔導研發「酉發酵輔助菌」及自行開發「酉發酵輔助菌桶」有機肥,並加以商品化所帶來的收益,平均一年可以帶來五、六十萬元的收益。

竹炭黑金帶來新生機

而在龍崎鄉農業轉型工程中,最令人讚嘆的,就是農會透過與林業試驗所的產學技術合作,為原本被視為無經濟發展價值的龍崎鄉特產-竹林,開發出迎合近年走紅市場、強調健康訴求的竹炭工業。黑金-竹炭窯的誕生,無疑為龍崎鄉的農業帶來新的生機。

余秀聯指出,為了提振龍崎鄉竹林業的發展,農會早在民國九十一年就成立竹炭產銷班,但受限於設備資源與技術的不足,一開始並沒有實際開發竹炭週邊的產品。後來透過各種管道,向中央、地方爭取資源,終於獲得農委會林試所補助玖拾萬經費,並在日本竹炭專家的輔導下,於民國九十六年建窯完成試燒,建立全台唯一由農會專屬的竹炭窯場。目前的產量已達到五千公斤,技術相當純熟,不僅日本來的專家讚不絕口,連工研院都來詢問相關技術。

竹炭究竟有什麼迷人之處?原來,廣為人知的竹炭片具有淨化水質功能,使用十五次後,在太陽底下曝曬,還可以放在冰箱當除臭劑,或是放在鞋子、皮包內當乾燥劑用;竹醋液更可以做空氣清新劑,防止小黑蚊的叮咬。就經濟價值來看,若以一公斤竹炭市價約600元來算,一窯竹炭扣除成本、工資等,還有五成的獲利空間,難怪余秀聯要用「黑金」來形容竹炭。

目前,龍崎鄉的竹炭商品包括竹醋液、竹炭片、竹炭粉、竹炭棉被及枕頭等,雖然在竹炭商品當紅的現在,龍崎鄉的起步算是晚了,但農會希望透過整體資源、集中管理的作法,有朝一日,龍崎鄉能成為市場談起竹炭商品就會聯想到的知名品牌。

970710竹炭炭化中情形 (10).JPG 

創造竹炭週邊產業

因為竹炭商品的開發成功,原本搖搖欲墜的竹林產業在龍崎鄉又絕處逢春了起來。以綠竹筍為栽培作物的產銷班為例,目前已增加到五個班,採取共選、共計、共運運銷制度,「班員一早將採收回來的竹筍送到集貨場,中午在集貨場吃過午飯後,一起分級包裝,等車子開出去後,才回家繼續自己的農作。」余秀聯特別強調,載滿農民辛苦收穫的運銷車,目的地不再是過去習慣走的路線,而是台北農特產品展售會場。

「說到竹筍與鳳梨,這是我們龍崎鄉的特產,我們很多農產品收成後就運到鄰近的鄉鎮去賣,例如關廟就是其中主要的銷售地區,但久而久之,消費者只要一提到竹筍、鳳梨,就會立即聯想到關廟,從不曾想過龍崎也產竹筍跟鳳梨。」身為農會的主事者,難掩心中對農民的心疼與不忍。

不想做他鄉的農產品代工,同時也為了替農民爭取更多的利潤空間,農會開始嚴格要求產銷班出產的農產品,依班公約規定不能再送到其他市場去販售,改往消費能力高、可以為產品建立品牌知名度的大台北都會區去展售,「每公斤在台北賣的價格,(跟賣給關廟的價格相比)整整高出二十元。」余秀聯道出農會積極為農民另闢高價通路、建立品牌知名度的用心與開花結果後的成就感。

隨著竹炭工業而興起的週邊活動與相關產業,還包括竹編手工藝品的製作,利用燒製竹炭後產生的竹醋製作手工肥皂,以及開設竹炭課程,與國中小學合作,邀請學生利用暑期課餘時間參觀竹炭窯,增進對鄉土產業的了解,達到產業向下紮根的目的。

竹炭系列產品.JPG 

以誠心換真心

從財務赤字到今日的轉虧為盈,雖然只有短短三年多時間,但其間的工程卻是異常浩大的。其中最艱難的工程,就是如何轉變農會員工的心態。別忘了,余秀聯接任總幹事一職時,農會員工有多數不是站在她這一邊的。然而也因為如此,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這位新任總幹事的一言一行中。

可貴的是,余秀聯上任後,並沒有展開「清除異己」的人事調動,相反的,她用溝通化解岐見,用事實證明她服務鄉里的真誠,「我會主動找員工談,不會坐在那邊等員工來找我,我不希望讓員工認為我高高在上,因為我做過基層,我了解員工的心理。」余秀聯娓娓道出她角色轉換後的管理哲學。

余秀聯深信,要改造農會之前,必須先改變員工的心態。於是,她從全體二十二位員工中挑選出六位員工,參加農委會所舉辦的企業識別系統(CIS)共識營的課程,從課程中讓員工了解,決策理念該如何透過具體的行動,來轉化成組織的價值觀,再由這些種子員工將受訓所得在農會內部做心得分享。「因為我講得再多,他們也不一定會相信,但透過其他專家來告訴他們,同時在課程中與其他農會人員接觸交流,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產學合作為永續

而在爭取經費方面,余秀聯也不斷以縝密、具體的計畫書做為說服工具,農會員工在她的要求下,早以練就出一身撰寫計畫書的好本事。從每一次修改計畫的過程中,員工看到農會新領導者的用心,原本也沒有支持余秀聯的現任推廣股長林森態,在三年後的今天,用這段話來形容農會員工對余秀聯的肯定:「總幹事會主動關心員工的生涯發展,即使現在每個人的工作時間多半小時,大家也都毫無怨言。我相信,年底的總幹事改選,她一定會高票當選連任!」

在余秀聯的心中,總幹事一職就像是農會這個大家庭的長者,身為長者,就有必要為家庭未來的傳承預作準備。有感於龍崎鄉民人口老化程度高,但農會與地方產業的發展是一刻也無法停歇的,余秀聯因此借助產學合作的管道,與長榮大學及實踐大學高雄分校的管理科系合作,由農會提供青年學生實地見習的機會,農會會告知這些受有專業訓練的新世代未來的計畫方向,青年學子再運用其充沛的創意為龍崎鄉逐步勾勒具體的實施計畫。

這所有的一切努力,為的都是龍崎鄉地方產業與農會的永續經營。

轉載自97年度農業推廣機關()評鑑-金推獎專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ocp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