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大佃農政策FAQs
Q1.農地出租是否受到375減租條例限制?
A1.農地可自由出租或承租,不受375減租條例之限制。
- Jan 13 Tue 2009 15:43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FAQs
- Jan 09 Fri 2009 09:28
品牌定位 許顧客最佳的消費體驗
餐飲業可說是進入門檻很低但也是成功門檻甚高的行業。進入門檻低,是因為人們以為只要會做菜,就可以開餐廳,所以大街小巷餐廳林立;成功門檻甚高,是因為餐飲業是人的行業,人不是機器,很難持續保持令顧客滿意的菜色及服務,所以街上的餐廳開開關關,也就見怪不怪了。
經營面尚屬如此,更遑論經營一個傑出的餐飲品牌。要在餐飲業建立品牌,首須瞭解及掌握餐飲業行銷的主要特質。
- Jan 08 Thu 2009 16:16
活力農業熱情外交
- Jan 08 Thu 2009 15:53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內涵
什麼是「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為讓老農安心退休,並促進農地流通及活化農地利用,協助年輕農民擴大農場經營規模,「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是由政府提供「一次付租,分年償還」的租金長期無息貸款機制,讓老農能一次或分次拿到一筆租金,享受退休生活。年輕農民可以分年償還租金方式,降低擴大農業經營面積成本,提高整體農業生產效益與競爭力。
- Jan 08 Thu 2009 13:18
97年度建構農業經營管理輔導示範制度計畫期末研討會
今年度受輔導單位共有12家,分別為新竹縣關西鎮農會、新竹縣竹北市農會、苗栗縣獅潭鄉農會、台中縣大甲鎮農會、彰化縣菇類生產合作社、南投縣埔里鎮農會、宜蘭縣三星地區農會、花蓮縣壽豐鄉農會、屏東縣枋寮地區農會、台灣農漁會超市中心、信義鄉農會、霧峰鄉農會。
本次期末研討會規劃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採受輔導單位說明加入計畫之心得分享、執行成效以及未來需協助方向;後由輔導顧問給予建議並進行輔導成果說明 。
研討會亦邀請到中衛發展中心洪村明經理以「從困境中淬鍊再起--以自行車產業A-TEAM為例」為題,進行專題演講,盼能為農會領導人注入新思維,最後進行綜合座談讓大家與與會的顧問、講師以及主辦單位做一個互動交流。
- Jan 08 Thu 2009 11:47
農業中衛體系之推動
在「建構農業經營管理輔導示範制度」計畫之中,農委會以各區農業改良場專家以及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群組成專業輔導團隊,以凝聚共識、競爭提升為目標,搭配「農民團體經濟事業發展策略共識營」計畫,為參與計畫的農民團體規劃出密集共識研討課程。本中心的顧問群包括吳肇懿顧問、李俊賢顧問、劉武顧問及楊榮傑顧問,定期至農會、合作社及超市進行輔導,不論是生產流程、動線規劃,只要是農會提出執行困難之處都給予了更適切之建議。
- Jan 07 Wed 2009 17:25
綠領階級是未來新寵兒
無薪假、失業率攀升,我的下一份工作在哪裡?綠領(Green collar)可能是答案。
何謂綠領?根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和國際勞工組織定義,對於保護環境或者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都可稱為綠色工作,包含降低能源消耗、維持生物多樣性和減低碳排放量等工作。相對藍領和白領工作者,這些綠色工作者,形成一個特殊階級叫做綠領。
二○○八年十二月中,東京舉辦的綠色商品展,知名企業包含電信龍頭DOCOMO、消費電子品牌新力(Sony),還有三井住友銀行,紛紛打出綠色環保訴求。另一角,「如何加強你的綠色產業能力」座談會上,坐滿了新鮮人,大家都想進入這個正蓬勃成長的產業。
- Jan 06 Tue 2009 16:44
2009年農業卓越服務團啟動
農業卓越服務團團長楊超惟
中國生產力中心過去的51年歷史中,積極為提升台灣企業競爭力而努力,以提升國家生產力為職志,最近的15年間也積極參與農業經營管理輔導工作,自82年度起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動「全面推動降低農業產銷成本計畫」,積極整合經營管理技術應用於農業體系,當台灣面臨競爭力成長動力不足的今天,中國生產力中心責無旁貸承襲過去服務產業的精神,成立「產業卓越服務團」,包括農業、製造業、營建業、流通業與教育業等5個產業服務團,尤其以本團「農業卓越經營服務團」為一縱向跨越一級、二級與三級的產業,從基礎的生產、加工到服務的層次都包含在內,跨越的層次相當廣,因此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推動的健康、效率永續經營之全民農業政策指導之下,中國生產力中心試圖將農業卓越服務團的四項服務範疇聚焦:
推動產銷履歷追求健康農業
- Jan 05 Mon 2009 16:30
未來在等待的綠領人才
綠色新職銜紛紛產生
在全球綠色意識抬頭的風潮下,企業綠化已是關鍵課題,對所有工作者而言,現在都要成為綠領工作者,因為「綠色技能」將會繼資訊技能之後,下一個現代工作者必備的基本能力。根據美國太陽能協會(American Solar Energy Society)研究指出,到了二○三○年,美國每四位工作者,就有一位「綠領工作者」。這些工作者需求,將從能源相關的產業擴大到各種產業,工作職缺將從現在的八百五十萬名,大幅增加到二○三○年的四千萬名。
這些新產生的工作機會,將放大到製造、建築、金融等各種產業,甚至深入每個產業的管理階層。例如杜邦(DuPont)的環保長(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琳達.費雪(Linda Fisher)、昇陽(Sun)的環境責任副總裁(Vice President for Eco-Responsibility)道格拉斯(David Douglas),主導企業的環境策略與承諾,讓企業更具備綠色形象,發展更具競爭力的綠色產品與服務。
- Dec 26 Fri 2008 15:46
農業標竿推廣案例6-體驗有機幸福生活村莊
花蓮縣富里鄉農會
車子行駛在著名的花東縱谷路段的台九線上,兩旁稻田翠綠如茵,台灣第一個有機農業村-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頓時映入眼中,這裡是無毒農業村的典範。被山林環抱的羅山村,擁有自然天成的景緻與資源,為休閒農業發展奠定紮實基礎;拜東海岸沖積平原發達之賜,富里鄉的地質黏土成份特高,栽培出來的富里米,在日據時代就被指定做為朝貢天皇的御用米;民國六○年以後,日本停止採購台灣米,但到了民國九十三年,台灣米再度踏上日本市場,而且是以進口米的最高價被收購,是誰家的米讓台灣米這樣出頭天?答案就在花蓮縣富里鄉。